d6 1c 产业升级: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国 1d _巅峰培训论坛8848HR 12 134 16c4
企业培训
首页 地区推荐 清华EDP 企业内训 公开课 职业培训 HR资讯 培训需求 培训公司 培训顾问 客户服务 在线论坛
当前类别 > 在线论坛
本论坛‘黑名单’! 硕士、博士学位进修项目 北京大学EDP课程
109
63 巅峰培训论坛 > 29 57 咨询产业论坛 21 > 1b 13
f2 你必须先进行登录 才能发贴,注册新会员请点这里.
48
今日贴数: 4 7483 10  |主题总数: 5 77038 16  | 帖子总数: 5 79726 16  | 会员总数: 4 2533 1b4

最新贴子 |  热门贴子 |  搜索贴子 
237
15 e4
  12 26 本版搜索:  
清华大学总裁班目录 │││ 北京大学总裁班目录 │││ 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家班 │││ 国家职业资格考证
人力 营销 财务 生产 职业经理 投融资 收藏品艺术品投资鉴赏 能源班 特色小镇班 PPP实战 经营方略CEO班 私募投资(PE) 清华教授、能源局领导、知名企业家,培养全球化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能源企业领导者 人力资源师国际财务师安全评价师信用管理师对外汉语教师
10b
    4a 您是本贴的第 5 27310 b5 个阅读者  
  主题: 1c 产业升级: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国 4f 12 2014/5/28 15:35:07 d0   
64
    5 zgzx1 47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0
   发表: 3 706 2 ( 3 41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e
1 1 e2  
1c 产业升级: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国 35
cf8      
     第一部分:
       
       写在正文之前:
       
       1、关于现今的中国:
       
       本人看法:今日之中国,是一个人类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并拥有超乎想像的巨量体格,而又极其诡异的“政经体”。所谓“超乎想像的巨量体格”,这样描述或许更为直观:如有朝一日,中国人民都发达了,那么“平均”一下,世界人民都小康了。至于“极其诡异的政经体”这个概念,不用解释,本人也无法解释。
       
       由于中国的体量太大(量变引发质变),运作模式也太独特(基本游离于“其他模式”之外),因而这些年来对其很多的“预期”、很多的“评估”,都一一沦为笑谈。似乎一些规律、一些方法、一些统计数据,套用在中国身上时,都失去了效用,以至于目前在很多国人的意识中,只有“中国的”和“外国的”这两种区分。
       
       以上种种,可浓缩成一句话:中国确实太特殊了。
       
       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以前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标准,是无法生搬硬套地去评判、估量当下的中国各个方面,这也是本人撰写此文的一个“基本逻辑”。
       
       2、有关中国的“韬光养晦”
       
       本人对“韬光养晦”的理解:便是有愿望当"爷爷",也有资格当"爷爷",而在成为"爷爷"之前,“装孙子”的行为。最关键的是,使用“韬光养晦”这种策略,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一是主观愿意“装孙子”,二是旁人认可你“装孙子”的行为,缺一不可。
       
       可目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1、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实体经济规模。
       
       3、世界第二高的军费开支。
       
       4、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武装力量。
       
       5、拥有世界第一的年发电量。
       
       6、拥有世界第一的一次能源消耗量。
       
       7、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
       
       没必要再说了,类似以上的“头衔”,至少还能罗列3、50种,而且最根本的是,中国还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和第三大的陆路面积。
       
       以上文中所描述的中国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旁人认可你的“装”?
       
       有可能吗?
       
       因此,与其欺人欺己,不如昂首挺胸、摆正位置、坦然面对。说到底,应势而变、应时而变,才是说得通且该有的行为方式。
       
       综上,本人的看法只有一句:某些没做的事,现在该做了,某些小做的事,现在该大做了,某些原本桌底下的事,也该搬到桌面上谈了——韬光养晦过后,“有所作为”是必须的选择!
     7f
130
12 2014/5/28 15:35:07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 查看 
64
    5 zgzx1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2366 42 分
   注册: 9 2009-5-20 45
   发贴: 3 720 2 ( 3 425 48 主题贴)
   登录: 4 1083 ee
1 2 e7   
10 不予人活路的中国 35
335b      正文:
       
       不予人活路的中国
       
       近些年来,“产业升级”在中国无疑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词汇。上启国家领导人,下至庶民百姓,对此都“津津乐道”。
       
       那么到底什么是“产业升级”?
       
       标准定义: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
       
       “产业升级”的目的为何?
       
       剥去纷繁,直见实质,其核心目的是:以更舒服的方式,去获取更多的利润。
       
       当然,“产业升级”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因为不少国家早已做过,甚至在多年以前便已完成过一次“大升级”,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可归为此列。其大致方式可这样描述:将不“太赚钱的产业”(低端产业)大幅缩小,或者彻底摈弃,又或者转移至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自己则通过相关方向的一系列投入、提升、突破,从而占据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
       
       可中国的“产业升级”是怎么样搞的呢?
       
       中国非但没有将“低端产业”弱化、剥离、转移,甚至还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其规模,提升其产量,而与此同时,又全方位地向“高端产业”进行强力渗透,并且在不少领域已取得显著的成效。(这点无需抱有任何疑义,只要稍微留意一些的相关统计数据,便会一目了然。)
       
       中国的这种搞法和之前所有国家的“产业升级”都大为不同,甚至说其是南辕北辙也不为过。粗而言之,就是中国“光吃不吐且胃口惊人”。看得见的是,其满世界的找买矿,将原材料加工成各种“低端小商品与大商品”卖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占据了极高的市场份额,是实打实的世界工厂,夸张点说,目前的中国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去供应全世界的“低档消费”。
       
       那么中国的这种搞法究竟好不好呢?
       
       对于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只能说:有其必然性。
       
       先说“不放弃低端产业”的问题。
       
       其一,中国有13.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所谓三十几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加在一起,不过才10亿人,仅仅是中国人口的75%而已(这也是本人在前文中提到的,量变引发了质变)。如此巨量的中国人要吃饭、要就业,现阶段怎么可能大幅缩减,甚至完全摒弃“低端产业”呢?而所谓的“高端产业”,才能容纳多少劳动者(辩证地看,大多数人都去从事的产业,还能“高端”的起来么?)。因此,如中国真要闷头按着“发达国家的老路”走,生搬硬套各种步骤,其极为恐怖的后果,任谁都能想得出来!
       
       其二,中国还在大发展,对很多“低端产品”的需求量不仅非常大,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举个例子:根据某党的规划,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还有几亿国人要“脱农入城”,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基建远未完成。房子要建、路要铺、桥要修、各种配套设施要搞,各种“城里人”的生活用品要消费等等,诸如此类的事,对于“基础产业”(低端产业)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惊人需求?姑且不论,如果中国自废武功,其他国家是否愿意,且能够对其进行充裕供给,就算它们能够完全满足中国的胃口,可相关产品的价格将会如何呢?把鸡蛋卖出鸽子蛋的价,类似的事还少吗?一言蔽之,中国本身就有极大的需求,并且有能力满足自身的这种需求,却要花费惊人的代价向外国进口,甚至受制于人,这得是怎样的一种“国际主义神经病”呢?
       
       其三,以中国“低端产业”的体量和未来的发展看,在未来的某一阶段,也许很有可能将其他国家的“低端产业”彻底压垮,从而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垄断”,而众所周知,垄断是获取超额利润的捷径。退一步,就算没有得到通常意义上“垄断收益”,想长时间保持还算说得过去的利润率,应该说还是大概率的事件吧!
       
       综上可以看出,不论今后的结果如何,就现阶段及可预见未来的中国而言,选择这种搞法的道理是说得通的,而且除此之外似乎也别无他法。
       
       “山寨”何必千夫所指
       
       现今是“创新”高高在上,“山寨”千夫所指,某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媒体在一旁煽风点火,而许多人则是不明就里,进而人云亦云……
       
       “山寨”为何?
       
       与其意最接近的词应为:“仿制”。
       
       “仿”是模仿,“制”是制造。能将“偷学”的东西实物化,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本事的体现。如“山寨”米格21的歼7系列战机,寻遍全球,又有几国能将其“山寨”出来?屈指可数吧……此为其一!
       
       就实务层面而言,天底下岂有平地起高楼的道理?就如同一个识字不满千的稚童,非让其“创新”出脍炙人口的长短句一般,现实吗?人的成长,遵循着模仿、学习、吸收、消化、突破的渐进规律,而由人所一手掌控的“大生产”自然更是如此。所以应该明确,“山寨”只是发展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一个几近不可逾越的阶段……此为其二!
       
       还需搞清“创新”的目的为何?
       
       就某利益团体而言,绝不会为了“创新”而创新,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竞争中的优势甚至是胜势”。换言之,“创新”只是参与竞争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不是所追求目标的本身。
       
       忽视目标,而聚焦于手段,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举例:曾经风靡一时的日系家电,现如今已被中系所取代,难道中系家电凭借的主要手段是所谓的“创新”么?手段从来都是服务于目标的,而不是相反,所以,既不要将“某种手段”过分神话,也不要把“某种手段”打于谷底。再强调一句:只要能达成目的,“手段”无所谓高下。
       
       “山寨”是手段么?是……此为其三!
       
       经以上三点后,“山寨”还显得那般“下作、龌龊”吗?
       
       ……
       
       对于“升级到高端产业”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毕竟少消耗、多赚钱的事谁都愿意干,无论是国家,还是民众。
       
       “光吃不吐的必然性”基本说完了,下面就谈谈对这一搞法有可能所产生的后果。
       
       很多人都知道,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是非常困难的事,甚至可以说,过了那个村便没有那个店了。(中国是个极特殊的例子,能做到今日的地步,确有其必然性,但谁也不能否认,其中多少还是有些运气的成分。)
       
       要搞一个“基础、初级、低端”产业,需要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及配套等,能把这些东西凑齐开工,就已经非常不易了。如想该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还必须具备一个最关键的要素才行!不用说,这个要素自然就是市场。通俗讲,就是生产出的产品,不仅要买的出去,而且还要保证一定的利润率。
       
       上文曾提到过“中国光吃不吐,且食量惊人”这一说法。“光吃不吐”意味着绝大多数“基初低”产业,不会从国内转移出去。“食量惊人”代表着中国“基初低”产品生产的恐怖规模(很多类别产品的产量都占据了全世界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现今的中国,是以其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及配套体系,加之无与伦比的规模效应,去不断地“倾销”其产品,鲸吞着各种“基初低”产品的市场份额,怎还会留给“待发展国家”足够的市场空间,去发展它们自己的相关产业呢?产业都发展不了,“工业化”就更是无从谈及了。
       
       如果说在此之前,“工业化之门”还留有一丝缝隙,那么在中国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后,这扇至关重要的大门,便被铁水彻底封死了。换而言之,除非这个世界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否则其余“待发展国家”,再没有机会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更直白说,就是中国卡断了它们的“上进之路”。
       
       因此,中国和每一个有一定硬件基础,且想有所作为的“待发展国家”,都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无可避免的矛盾将一直存在。
       
       “低端产业”无需再多说,中国现今已基本掌控,剩下的任务,自然就是想方设法吃下“高端产业”这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了!
       
       如此“高级的食物”,不仅有人在拼命地护着,而且中国自己的牙口还有待磨砺,要想吃进嘴里、化于腹中,难度自然非常高。可这难度到底高了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这难度是否真高到了能使中国裹足不前呢?
       
       “乐观者”能列举出一百条理由去支持中国能够达成心愿,那么“悲观者”同样能找出一百条理由去否定乐观者的预期,的确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无所适从。
       
       既然如此,不如彻底抛弃纷繁复杂的“旁枝末节”所带来的困扰,将“该难度”放入历史中进行纵向比较,或许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50年代初,国内是要啥没啥、百废待兴。而且在那几年间,还于境内“剿匪”200余万。北边和美国在朝鲜半岛打得热火朝天,南边还帮着越共抗击法国……难不难?
       
       60年代末,国内正处红朝涌动之时,乱象丛生。在北边和陈兵百万的霸苏冲突不断,南边还帮着越共与美帝大打出手,以瘦弱的小身板力抗两超……难不难?
       
       80年代末的中国……难不难?
       
       但结果是,这些看起来很要命的沟沟坎坎,早已踩在了脚下,成为了历史。
       
       不敢说,也没必要去较真,这些在历史中出现的“种种困难”比“产业升级”孰易孰难,但至少谁也无法否认,如今中国的身子骨比之60年前、40年前、20年前不知要强壮了多少倍。
       
       想搞“成”“产业升级”需要什么?
       
       首先是意志。中国有!“产业升级”是国家意志和民众意志的高度统一,这绝对无可质疑!
       
       其次是人力资源。中国有!几千万科技人员和数亿劳动者构成了世界上最为庞大、充分的人力支持,谁能否认?
       
       再次是产业积累。中国有!经几十年间的发展与沉淀,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备且规模惊人的产业体系,怎敢视而不见?
       
       最后是运转模式。前文曾提到过,“中国模式”太特殊了,无先例可借鉴、去评判,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它还一直在快速前行。
       
       因此,就本人看来:在“中国模式”“一贯如此”的强悍驱动下达成所愿,所缺不过唯时间尔!
       
       当中国吞噬了“低端产业”并介入一部分“高端产业”后,一些“发达国家”(非伪发达)的日子就开始非常难过了,近几年还爆发了各种危机,且在多地挑起了各种动乱,真是巧合吗?这事,当真是见仁见智了……
       
       当中国攻占了“高端产业”一定份额后,某些“发达国家”又会如何?
       
       很明显,甚至无需预见:在“低端产业”几近苍白,而“高端产业”又每况愈下(逐渐丧失赖以生存的超额利润),某些“发达国家”原有的生存发展体制及模式将会被无情地击碎,从而势必引发其社会的极剧动荡,更甚者,或许被卷入“大崩溃中”也犹未可知。更直白而言,中国侵占“高端产业”的时间表,就开启了某些“发达国家”大动荡的倒计时。(此点可参看美总统奥巴马极为露骨的言论:13亿中国人现在过着和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一样的生活模式,那么对于我们来说都将会是十分悲惨的状况,这个地球无法承受……)
       
       毫无疑问,这是绝对要人命的搞法!
       
       古语云,弑父屠子,不共戴天。可就现实而言,真正不能“商量”的,只有一种“仇恨”,即:不予人活路。
       
       不给人留生路,让人无路可走,退无可退,“强大的被逼者”也只得“愤起一搏”。(简单解释:我就是要过好日子,而我过“上”好日子了,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你会咋办?)
       
       中国注定就是那个“逼人者”,而“被逼者”必然会穷尽一切方法去拖延、阻挠、破环“中国的时间表”来保存自己“各种优越”,但当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都不能如愿时,军事冲突,甚至战争手段必会粉墨登场……
       
       必须要强调的是:有关种种,万勿心存侥幸,该来的一定会来!
       
       当然,无论本人怎样摆事实、讲道理,但肯定还是会有人质疑本人对于“中国的乐观预期”。
       
       还好,重点不在这。可有一点恐怕没人能否认:中国只要在“升级路上”继续前行,不论最终是否能“达成所愿”,都和某些国家有着无法调合的矛盾,夸张些说,这种矛盾甚至近乎你死我亡,而这才是本人所得出的结论。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须多磨几把刀”,才有可能保全自己。。。。。
    
     * 为何中美是新型大国关系而非中俄?
     7f
134
12 2014/5/28 15:36:47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4 牛人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6752 42 分
   注册: 9 2006-8-14 45
   发贴: 4 2102 2 ( 4 1185 48 主题贴)
   登录: 4 3460 ee
1 3 e7   
10 中国存在的危机! 35
3aee      最近有2条不太相干的新闻,需要引起关注:
     1是《日本神户钢铁和日产汽车质量造假》
     2是《中国高考“弃物理”成趋势》
    
     两个新闻结合起来思考……细思恐极!中国产业升级真正的隐忧,是高素质高智商人群的“弃科学化”、“去制造业化”。中国崛起的主因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主因是工程技术人才的储备,而这种优势在中国制造业尚未达到顶峰时,如果就出现后继乏人的困境,那么危机是不容忽视的。发达国家的衰落,也都是从年轻人不再愿意念工程类专业开始的。
    
    
     《金融、互联网、游戏动漫越来越热,高智商人群“去制造业化”细思恐极!》
     文/刘戈
    
     神户钢铁的数据造假门余波尚未散尽,最近,日产质检造假事件再次引起舆论关注。
    
     以技术精湛著称的日本制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背后又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哪些隐忧?过去风头无两的中国制造,下半场怎么打,是否会“未老先衰”?
    
     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课题。
    
     央视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刘戈的观察发人深省,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真正的隐忧,不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不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而是高素质高智商人群的“去制造业化”。
    
     能打败中国制造的,只有中国自己!
    
     神户钢铁的数据造假门还在发酵,很多人出来给这家企业说话,强调虽然数据做了假,但仅仅是没有达到客户标准,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
    
     这话没错,神户钢铁的造假和我们在315晚会上看到的那些造假不是同样的性质,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在业绩压力下的“迫不得已”。但即使如此,此事件依然折射出曾经被神化的日本制造的衰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神钢危机尚未过去,日产质检造假事件再次扩大。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在日本横滨总部再次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就无证人员进行新车质检一事道歉,并承认“20多年前就形成了惯例”。日产给日本制造又补了一刀。
    
     还原真实的神户钢铁
    
     神户钢铁虽然规模不大,只排到日本钢铁行业的第三,但这家企业在业界却有着极好的口碑。它既是“日本制造”的典型代表,也是钢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模板,其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可圈可点。
    
     然而这样一家优秀企业却爆出了系统篡改质检数字的丑闻,给人们带来的震动不啻于学霸作弊、节妇偷人、劳模贪污。
    
     十月八日,神户钢铁在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强令下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承认其长期篡改铝、铜等制品的出厂数据,把不达标准的产品供应给客户。造假历史竟长达十年。
    
     作为上游产品,神户钢铁是包括丰田在内众多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波及几个日本的军工生产企业。
    
     神户钢铁其实早已经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钢铁企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神户钢铁就从钢铁冶炼行业逐渐向机械、有色金属、电力等行业转型,在很多领域有明显技术优势。例如,就在今年7月,刚刚为三井造船生产出长达22米,重500吨的全球最大柴油机曲轴。即使在传统的黑色金属领域,其生产的也都是最高技术水平的材料,如抗腐蚀高强度钢板、高强度超薄钢板、高精度铸锻零件等。
    
     也就是说,神户钢铁目前的几十种主要产品中的几乎每一种都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梦寐以求的产品,几乎每一种产品都吻合中国人对“工匠精神”光环环绕下日本制造的想象
    
     同时,神户钢铁还是一个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公司。在公司2014年6月修订的新版《企业伦理规范》中信誓旦旦地写道:
    
     “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要以实践本企业伦理规范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率先垂范。
     在发生违反企业伦理纲领的情况时,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自身要对内外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姿态,努力查明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此外,如有威胁人身健康或安全的情况发生时,要承担责任,迅速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并做出说明。”
    
     为下一个100年制定企业愿景——这种打造数千年老店的抱负如果不发生篡改数据的丑闻,完全可以成为《基业长青》的经典案例。
    
    
     制造业衰落,是大势所趋?
    
     日产汽车也一直以技术精湛著称,自称“技术日产”,一直以来也是日本制造的代表之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追本溯源,神户钢铁和日产汽车都是业绩压垮文化的俗套故事。
    
     这种故事在企业的初创期极易发生,但随着企业的成长,在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入平稳期便不太容易发生,而在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走下坡路,处于疲态的时候,这种苗头则又会明显抬头。
    
     日本企业近年来丑闻频出,从高田气囊破产事件,到东芝的财务造假,再到三菱汽车对燃油效率数据造假,再到现在的神户钢铁和日产汽车的数据造假,自我夸耀并被中国企业热烈追捧的“工匠精神”被频频打脸,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企业已经难以维持在巅峰时为标榜高质量而对产品标准设定的高冗余,在屡屡陷入亏损泥潭苦苦挣扎的时候,集体有预谋地修改数据,并由此降低成本成为万不得已的“理性”选择。
    
     随着工业化过程全部完成,制造业逐渐衰落其实是一种必然结果。在世界各大发达国家除德国外,从英国、法国到美国,再到现在的日本几乎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有着“工匠精神”传承的日本这个过程相对放缓了,但其宿命难以抗拒。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开始大规模向海外迁移,尤其是到了90年代,中国这个最合适的承接者在最恰当的时间出现,日本去工业化的进程大幅加快。国内只留下设计、研发和管理阶层,工程师和普通员工日益边缘化。
    
     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一代很少愿意学习制造业相关专业,进入制造业企业工作,制造业企业后继乏人,只能吃过去的老本苦苦支撑。产品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也越来越弱,很多企业不得不将制造业部分卖掉以断臂求生。
    
     在日本制造类企业中,以前日本企业坚持的终生雇佣制度早已瓦解。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员工很多都是没有专业背景的临时工。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以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企业也当然不愿意花功夫培养这些没有潜在价值的员工,所以日产才会出现多年来都是没有正规上岗资质的临时工负责质检的笑话。
    
    
     下半场,中国有一场硬仗要打
    
     对中国制造来说,正在迅速地填补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所留出的空白。
    
     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或已经丧失。众多消费类轻纺和电子产品的制造商正在沿袭近几十年来形成的全球化规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每次出国,我都喜欢在商场里翻检商品的标签,寻找“MADE IN CHINA”这几个亲切的字母,近几年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商场里,我找到的产品产地标签,发现越来越多很少听说过的国家名字——孟加拉国、越南、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摩尔多瓦
    
     另一个方面的威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制造业的重要价值,鼓励和支持本国制造业的发展,部分制造业开始回流本土。
    
     在普通消费品领域,中国制造早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在非消费品制造领域,除了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如汽车配件、工程机械、造船等行业,中国制造的亮点乏善可陈,仅高铁等少数领域有了一些竞争力。作为制造业强国的标志,中国在高精度工作母机制造、精密仪器制造、高精度零件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设备制造等领域上才刚刚开始发力。
    
     中国制造的上半场比赛打得很漂亮,但下半场比赛的难度要大得多。把经济转型的期望都放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带来的新业态上,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就业等各种因素都要求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有所作为,这是一场硬仗,是中国从肥大到强大的必经之路。
    
    
    
     劳动力成本,不是关键问题
    
     从乐观的角度看,虽然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攀升,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向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过程正在发生,一些轻纺产品撤离中国的迹象十分明显,例如越南已经超过中国成为耐克最大生产基地,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制造业的根基。
    
     过去的几十年,发达国家不断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先是轻纺工业、之后是电子工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造成了产业空心化,美国尤其明显。
    
     但一场金融危机让发达国家醒过味来,没有制造业的支撑,只靠服务业很难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吸引制造业回归成为新的国策。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反复强调,为了让美国经济“基业长青”,美国必须重振制造业,鼓励企业家把制造业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同时日本也试图出台激励措施避免产业空心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但现实的情况是,重振制造业对发达国家来说恐怕是覆水难收。中国已经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了极佳的位置,成为全球制造业提供最理想环境的国家。
    
     在我主持过的一个制造业主题的论坛上,参加讨论的有来自中、美、德、日制造业世界四强的企业家。我向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是否有将部分制造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打算,没有一个人举手。
    
     我接下来的提问是他们有没有计划在中国增加更多的投资,或者设置更多的工厂的打算。结果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他们当中既有生产多种机电产品的西门子公司、生产机械通用标准件轴承的美国铁姆肯公司、生产汽车喷漆和检测设备的德国杜尔公司、生产化工产品和材料的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以及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典型的本土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涵盖范围非常广泛。都是典型的高端制造业公司。
    
     统计数据也表明,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领域,所谓转移或者回流的趋势并不明显。据中国美国商会调查,超过七成的在华美国企业仍将中国视为企业短期投资方面优先考虑的全球三大目的地之一;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制造业企业对中期有潜力业务发展所在国的选择,中国仍位于第一名;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亦显示,表示在中国有重大投资计划的受访欧盟企业数目在稳定增长。
    
     劳动力成本的升高固然是企业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在高端制造领域,这并不是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虽然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迅速,但综合来看,劳动力成本大体只占总产值的10%左右。
    
     与此同时,中国的蓝领工人和工程师的性价比要远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沃尔沃集团中国区总裁童志远认为,尤其是中国的工程师水平,如果跟德国、欧洲、美国比,优势明显。
    
    
     中国制造业的真正隐忧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在制造业上有这么快的提升,一方面,像大家普遍看到的那样,中国有大量廉价的、敬业的蓝领工人。另外一方面,更加重要但却被长期忽略的事实是中国庞大的高素质工程师资源。这是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完全不具备的,这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元素。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普遍推行苏联式的高等教育,开设了大量的工科院校和职业技校,培养了大批机械、工程、化工、电子等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在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这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里所很难见到。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授予的近一半大学第一学位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美国这一比例只有33%。全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大学第一学位授予总量约为640万,其中23.4%在中国、欧盟占12%、美国只占9%。
    
     当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之后,这些工程师迅速地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对接,消化吸收外国技术的速度十分惊人。中国高铁是这一现象的典型案例。中国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几年内就全面消化、吸收了来自世界三个国家的高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再创新的能力,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劳动力因素,物流商业环境、基础配套设施、税收商务环境,以及本土市场潜力等都是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而中国在这些方面依然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中国辽阔的国土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空间,制造业可以从东部转移到中部和西部而不需要转移出国门;在中西部提供生产要素的同时,东部又提供了市场需求,这种综合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中国制造业真正的隐忧,是高素质高智商人群的“去制造业化”。中国制造崛起的主因是工程师人才的储备,而这种优势在中国制造业尚未达到顶峰时就已经出现后继乏人的困境。发达国家也都是从年轻人不再愿意念工程类专业开始的。
    
     最近我在大学同学群里做了一个调查。作为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我所有的同学的孩子没有一个从事机械制造或相近的专业学习,所学的大都是金融、商科、计算机、传媒等专业。我也留心过其他一些朋友,例如在金融、商业、传媒、医学等领域,子承父业的都会有不小的比例。
    
     机械制造是制造业的基础学科,任何一个制造企业都离不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曾经,几乎每所工科大学都开设这个专业,由于学业繁重,对于智力和吃苦精神的要求较高,通常都会从高分的学生中录取。但现在,类似的专业已经很难招到优秀的学生。
    
    
     结语
    
     和其他国家相比,制造业对中国更重要。满足14亿人口的吃穿住用,除了中国人自己是任何其他国家也办不到的。中国的工业化是自身条件储备加外部机会的绝妙搭配,是小概率事件,但被我们抓住了。所谓外部机会就是从70年代末开始,日本、美国的制造业都在急着找下家,而东南亚由于其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储备较差,挑不起这副担子。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去工业化的前奏。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优势的核心是技术人才的储备。中国的工业化后期才刚刚开始,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达成。但如果不重视对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大家都去搞金融、搞高科技、搞互联网,和制造业相关的工程师人才青黄不接,中国去制造业潮流极有可能提前到来,在青春期尚未结束的时候就提前进入更年期。
    
     最近,中央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向德国学习,打造从设计、制造、管理的一整套制造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从国家战略角度制定长期规划,鼓励优秀的年轻人接受制造业相关专业教育并进入制造业领域应该成为国策。
    
     《弃考物理,聪明还是犯傻?科学家、名师看问题的角度与你不同
    
     《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 物理学界心塞:后果很严重
     7f
134
13 2017/10/27 12:04:51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4 牛人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6752 42 分
   注册: 9 2006-8-14 45
   发贴: 4 2102 2 ( 4 1185 48 主题贴)
   登录: 4 3460 ee
1 4 e7   
1e 如今的中美贸易战,更能看出味道 35
44f      如今的中美贸易战,更能看出此文味道
    
     再结合以下文章,就更加全面了:
    
     美国政治新闻网:为什么中国不怕川普上任?
    
     马云:假货比正品质量更好,是什么套路?
    
     中国的政治制度比美国更优越?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谈中国科技创新:2018年有望再出一批重大成果
    
     科技高地中关村:持续打造全球创新人才聚集区
     7f
134
12 2018/3/24 17:04:56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8 大众创业 4a
23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1410 42 分
   注册: 9 2016-1-29 45
   发贴: 3 502 2 ( 3 203 48 主题贴)
   登录: 4 1197 ee
1 5 e7   
28 中国成世界第一,这是天道!但也面临问题! 35
173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看到网上一张比亚迪供应商的图,颇为感叹,也有隐忧。
    
     1、未来的10年,中国通过新能源车,把世界汽车产业重洗一次,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主导,特斯拉能排第三就不错了。因为成本、效率、技术、市场,中国都已经超越。这是一个大概率的事。这个结果就是交通、能源、通信,中国都完全成为世界的主导者。
    
     2、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外国人能做我们做不了的事。中国有众多的人口、厚重的文化、大量的资源、中国的老百姓更加守纪律、素质高、更加勤劳。中国是世界第一,这是应该的。看看盾构机、高铁、飞机、北斗、空间站、光伏、风力发电……等等这些领域,中国很快也会把光刻机、蚀刻机都拿下。只要我们需要但又被贸易壁垒封锁的,几年以后都会攻克。
    
     3、最大的隐忧其实是20年30年之后,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制造能力都完全集中在中国。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强大的科研和制造基地,效率高,成本低,能力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别的国家干什么呢?日本在衰弱、美国在衰落、欧洲在衰弱……
     还是得有一个产业链或者是生态链,不能真变成“欧猪五国”或者类似。这可能是未来需要考虑的一件大事。什么都是我们生产制造什么都是我们干,不让他们干,这不是一个办法。这对人类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还是需要分工。
    
     建议清华大学成立国家生产关系改革研究院
    
     从世界千年史看毛泽东的战略遗产
    
     周为民教授他否定计划经济的理由能否成立?
    
    
     有这样一种说法:
    
     美国组织西方国家的政商学界领袖于1995年9月27日在旧金山费尔蒙特饭店召开了一场会议,制定了全球产业分工。当时美国的分工设计是,美国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主导各种规则和话语权;英法日…等国家则处于产业链的中上层分享各种红利,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向西方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为西方世界的商品基地。
    
     按照1995美国旧金山会议确定的金字塔型全球产业分工,中国是被永远定格在产业链的低端。
     为了确保中国被锁定在低端,美国及盟友制定了严格的技术封锁措施。中国负责加工生产,核心技术专利、设计、贸易规则等都是欧美控制。
    
     要知道,美国本来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整垮了苏联后、又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第一军事强国,山巅之城灯塔之国,不想再这么累,就全球分工搞供给侧改革,把很多产业分出去了。通过高附加值产业、专利技术、贸易规则、美元铸币权,收割世界财富,日子过的滋润。
    
     但是让西方想不到的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又迅速掌握和运用大量的中高端技术,并且快速地进入中高端领域。中国搞成了全产业链,还取代美国成了很大一部分国家的最大贸易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中扮演“制造工厂”和“供应商”的角色,欧美则掌握金融和科技的制高点,这也是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下的全球价值链定位。以前我们赚钱的核心逻辑是利用人口红利和环境红利,干脏活累活赚钱。但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势必不会满足在全球化的分工中我们继续扮演小弟和打工人的角色,在全球价值链中一定会往价值链的制高点攀登。这个必然趋势也决定了中美关系必然会产生冲突,因为我们动摇的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人家本来打算躺赢的。
    
     美国兰德智库专家汉塞尔发文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实施了最严格的封锁,但是通过现实情况看,美国封锁失败了。汉塞尔非常困惑地称,中华民族很奇怪,越是打压越奋起;愈受挫折便愈坚强,并且根本不会像日本、韩国、沙特等国那样轻易地选择屈服。美国的全面施压,反而让整个国家激发出一种惊人的历史觉醒、爆发出钢铁洪流般的团结力量,这确实超出了西方的认知。汉塞尔指出,中国打破了美国在旧金山制定的产业分工布局,导致美国今天陷入各种麻烦之中。
    
     美国一些政治家认为,中国应该接受美国的规则和角色分工,不要进入中高端领域,因为中国这样做就破坏了美国的布局,导致美国遭遇各种危机。于是中美之间就矛盾重重。
    
     当然,我们要坚定地走产业升级之路……
    
     中国在高科技、高端产业全面冲破美国制定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分工,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原因。本质是中美对发展权的争夺。不要完全相信什么理念或主义,比如全球化、自由贸易、市场经济,这些“词”都各国政治家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推销的概念,当美国利益受损的时候美国就不宣扬什么全球化、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了,改而宣称“美国优先”了,各种打压,想想美国为什么要制裁华为就知道了。
    
     近十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根本原因是欧美技术和产业优势正在衰弱,不再自信了。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俄乌战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全面制裁,都对全球产业链已经产生重要影响。纵观全球,全球产业链正发生重大变动,进入了重构变革时期。
    
     面对全球产业链的升级和重构,受国内国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产业链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
     “去工业化”现象导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贸易战”让外循环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还没有完成根本转变、依然以中低端为主,而新崛起的高科技领域领先企业面临被美欧等国“精准脱钩”风险。而部分中低端产业面临向东南亚产业转移和贸易转移双重风险。 7f
134
12 2022/7/13 10:41:06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6 8848hr 4a
23   47
   等级: 4 版主 40
   积分: 4 1614 42 分
   注册: 9 2005-7-28 45
   发贴: 3 492 2 ( 3 306 48 主题贴)
   登录: 3 525 ee
1 6 e7   
18 我们自己要有正确的认知! 35
8ab      我们是什么水平,什么能力,什么位置,我们自己要有正确的认知!
    
     今天中国就是全世界制造能力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而且这个大势,短时间很难改变。
    
     相比欧美日韩,我们政治制度先进、中央政府英明、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强大的基建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快捷的交通系统、最先进的信息系统、极好的能源供应、完整的产业链,大量受到训练、高素质的人才……这样的情况全世界哪里有?
    
     中国企业就是内卷,就是拼命,就是残酷的搞自己,在这样环境里生存下来的中国企业,就是无法战胜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国今年遭遇40年来最高通胀原因及其趋势
    
     日本产品长期频繁大规模造假,为什么名声一直那么好?
    
     看清中美大国博弈的关键问题!
    
     中国基建领域公司该不该与印度深入合作?
    
     怎么看:谭雅玲说中国不要炫自己强大,世界格局还没有变!
    
     俄乌战争对中国只有弊、没有利?清华教授阎学通的观点怎么看? 7f
134
12 2022/9/16 15:30:46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64
    4 牛人 4a
47
   等级: e 论坛骑士(三级) 40
   积分: 4 6752 42 分
   注册: 9 2006-8-14 45
   发贴: 4 2102 2 ( 4 1185 48 主题贴)
   登录: 4 3460 ee
1 7 e7   
26 中国的工业化直接把其它国家的产业打爆了 35
523      我看到一非洲哥们开视频直播说:中国的工业化直接把其它国家的产业打爆了。
    
     比如:一个普通的打火机,只要1元人民币,批发价更便宜,一欧元可以买一打。
    
     但是,打火机其实是有好几个配件组成的(打火石、摩擦火轮、棘轮、密封圈、棘爪、机身气体容器、气体导管、压板开关、顶火石弹簧)如果是一个非洲国家来做,需要开几个厂,生产不同的零配件,建工厂+买设备这个投入可能是几千万人民币,还要招工,等你投入这么多钱后,可能卖出的打火机需要3块才能保本,而市面上全是中国1块的打火机,这就没法发展。
    
     打火机只是一个例子。
    
     所以,导致现在非洲基本全是中国产品,锄头、铁锹、锅、铲子等等,也就是说这些领域,他们本国人根本不可能进入,也没必要自己做,只能靠进口。这些小的产品就无法发展,更不要提那些大的工业,生产汽车、拖拉机、电视……长期以往,整个国家基本就脱离了工业化。
    
     中国三四十年前,其实也是这个情况。
    
     国家为了抑制这种情况,就给这些进口产品加了很高的关税,导致同样是一台车,中国价格可能比欧美贵两三倍,这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但保护了国产汽车工业。
     7f
134
12 2023/9/12 11:30:25 48
编辑该贴   回复该贴   删除该贴  
1b5
1 1 1 / 1 1 1a 页 每页 10 贴 本主题贴数 1 6 61   分页: 1d [ 1 1 10 ] a4 转到
87
管理选项:  删除  | 总置顶  | 置顶  | 精华  | 普通  | 转移该贴到:
 
快速回复(必须登陆成功才能发表)
55
 用户名:  密码:
 主  题:* 不能超过50个汉字或者100个字符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空格 超级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35ed 飞行的文字 移动的文字
 

  7d
  
 
1062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   清华总裁班 能源产业500强项目库  能源产业总裁班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班  能源500强企业生态   核技术联盟
  有新帖   没新帖   总置顶   置顶   精华贴   热贴   普通贴
本站网络实名:“颠峰培训网”“颠峰人力资源网”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巅峰培训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东楼  电话:(010)8243115O
b75 10d 0